博士后招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Data:2021-12-22 13:48
王拥军教授,北京学者,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和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获得者,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关键防治技术与体系建立的相关研究。作为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脑血管病等重大慢病重点研发计划的首席科学家,王拥军教授带领团队在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诊疗关键技术的突破、规范化防控模式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以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于New Engl J Med、JAMA、BMJ、Circulation等国际杂志,并作为第一完成人于2016年、2020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拥军教授团队创立卒中多组学创新中心(CORe),在已有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队列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和前沿的高通量组学技术(基因组、代谢组、表观遗传学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系统性筛选疾病相关治疗靶点。该创新中心致力于利用多组学和临床大数据实现卒中患者精准诊疗,将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多组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开创新药研发新范式。现因课题研究需要,诚招博士后2名:
一、申请条件
1. 已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 专业背景为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具有生物信息学相关背景、或者表观遗传学、或者基础科研经历者优先;
3. 有较强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的相关国际期刊上(IF>3.0)有科研论文正式发表,发表过IF>5.0研究论文者优先;
4. 工作积极主动,善于沟通交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 符合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天坛医院有关博士后管理规定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脑血管病功能预后的多组学调控机制研究。
2. 脑血管病的基因组学及多组学研究。
3. 表观遗传修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功能预后的机制和神经保护研究。
三、工作职责
1. 独立地从事科研工作,包括实验设计、执行、数据分析整理和论文撰写等。
2. 参与科研项目管理和沟通交流工作。
四、应聘材料
1. 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研究工作内容、代表论文论著清单、获得的奖励情况等内容
2.两封推荐信以及推荐人(副高及以上)的联系方式。
五、相关待遇
1. 岗位待遇参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博士后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2.提供参加国际、国内会议等访问交流机会,支持并协助申请博士后基金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级基金。
六、申请方法
1. 将简历发至sicheng@ncrcnd.org.cn,电话15210846568,邮件标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
2. 符合条件并通过面试者,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博士后进站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王拥军教授团队创立卒中多组学创新中心(CORe),在已有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队列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和前沿的高通量组学技术(基因组、代谢组、表观遗传学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系统性筛选疾病相关治疗靶点。该创新中心致力于利用多组学和临床大数据实现卒中患者精准诊疗,将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多组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开创新药研发新范式。现因课题研究需要,诚招博士后2名:
一、申请条件
1. 已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 专业背景为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具有生物信息学相关背景、或者表观遗传学、或者基础科研经历者优先;
3. 有较强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的相关国际期刊上(IF>3.0)有科研论文正式发表,发表过IF>5.0研究论文者优先;
4. 工作积极主动,善于沟通交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 符合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天坛医院有关博士后管理规定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脑血管病功能预后的多组学调控机制研究。
2. 脑血管病的基因组学及多组学研究。
3. 表观遗传修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功能预后的机制和神经保护研究。
三、工作职责
1. 独立地从事科研工作,包括实验设计、执行、数据分析整理和论文撰写等。
2. 参与科研项目管理和沟通交流工作。
四、应聘材料
1. 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研究工作内容、代表论文论著清单、获得的奖励情况等内容
2.两封推荐信以及推荐人(副高及以上)的联系方式。
五、相关待遇
1. 岗位待遇参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博士后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2.提供参加国际、国内会议等访问交流机会,支持并协助申请博士后基金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级基金。
六、申请方法
1. 将简历发至sicheng@ncrcnd.org.cn,电话15210846568,邮件标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
2. 符合条件并通过面试者,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博士后进站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