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纪事
中美脑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Data:2022-07-14 09:31
由中国科学交流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心)、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联合主办,由国家中心脑库、天坛脑健康志愿服务队承办的,中美脑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7月9日如期举办。美国2022年度脑科学奖(Brain Prize)获得者Martyn Goulding教授和中国脑科学院士蒲慕明教授等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对运动障碍病的基础科学进行了阐述;美国加州大学的Irene Litvan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陈彪教授等就运动障碍病,从临床医学角度进行了阐述。还有来自瑞典、瑞士、澳大利亚和丹麦一共10名海外的专家参与了本研讨会的交流。国内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为核心,来自北京其它医院、四川、广州、上海、沈阳等地的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与交流。该研讨会是由来自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美大处的李宁处长,国家中心脑库的黄越教授和MDS的财务部长Irene Litvan联合召集的。本次研讨活动为全程中英文实时翻译,在线的会场被访问5000余次,该研讨会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 ID 82071417)和国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学会(MDS)继续教育项目的支持。

开场合影
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运动障碍性疾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及相应对策,就当前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热门话题进行讨论。本次会议分为三个部分:确定运动障碍性疾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要、午餐研讨会-亨廷顿会议、运动障碍性疾病中未满足需求的解决办法。为广大基础于临床神经神经科学领域的同行们带来了内容丰富的学术体验。

蒲慕明教授
9日上午,在确定运动障碍性疾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专场:第一部分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吴程主持。吴主任就本次研讨会举办的目的、脑科学发展的现状及当前中国对脑科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努力发表了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教授就神经可塑性及其对运动障碍疾病的意义进行了介绍;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健康中心帕金森和其他运动障碍中心主任,国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协会代表,Irene Litvan教授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这一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由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学科主任乐卫东教授主持;宣武医院老年医学部的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脑重大研究院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陈彪教授对帕金森病的不同亚型分类进行了介绍;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性研究中心认知障碍性疾病科主任张巍教授分享了识别运动障碍疾病特殊非运动症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由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病毒所朊病毒室副主任石琦教授主持: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谢涛教授讲解了目前非典型帕金森症的治疗方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病学助理教授彭超就病理蛋白的构造多样性:细胞内环境的输入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由欧洲“大脑奖”评审主席Martin Meyer先生主持,他对丹麦灵北基金会与“大脑奖”进行了介绍;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分子学生物学教授、2022年度脑科学奖(Brain Prize)获得者Martyn Goulding教授对脑脊运动系统的工作方式进行了介绍。

Jean Marc教授
9日中午,亨廷顿病专场会由瑞士伯尔尼大学医学院实验神经学名誉教授Jean Marc教授主持;亨廷顿研究组执行委员委员会的联合主席,美国科学院神经治疗学部的主席Samuel Frank教授介绍了亨廷顿病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发现,以及当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商慧芳教授介绍了亨廷顿病的临床特征以及规范化诊疗;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医师万新华教授介绍了一类新的VMAT-2抑制剂用于治疗亨廷顿病和迟发型运动障碍症;浙江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吴志英教授介绍了我国亨廷顿病患者表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Jean Marc Burgunder 教授
9日下午,针对未被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法专场。第一部分临床评估专题由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病学部Runqi Wangqin医生主持:澳大利亚皇家阿特莱德医院的杨子萱医生介绍了运动障碍疾病的非运动症状、MDS量表与中文翻译以及应用MDS量表需考虑的因素;瑞士伯尔尼大学医学院神经医学教授Jean Marc Burgunder介绍了基于视频的运动障碍评估的临床经验。第二部分生物标志物专题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主任医师方伯言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裴中教授介绍运动障碍疾病的血液生物标志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帕金森病影像权威专家吴涛教授介绍了帕金森病的神经影像学特点。第三部分明确诊断专题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教授、主任医师,神经科副主任王刚教授主持:中国医科大学的教授、 曾于瑞典隆德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工作的李家驿教授介绍了帕金森的神经病理以及帕金森病的新的发病机制-朊蛋白样的致病蛋白的传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库主任黄越教授对帕金森症与亨廷顿病的神经病理比较进行了介绍;王刚教授与李家驿教授还就正常老年人Tau蛋白沉积是否具有朊蛋白传播特点进行了讨论。第四部分治疗方案专题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四人民医院主任王少石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雪松医生介绍了中医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经验;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外科研究室的主任张建国教授介绍了DBS在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黄越教授,王少石教授,赵雪松博士还就中医中药在运动障碍疾病中治疗的前景与如何使我国的中医中药走向国际进行了讨论。最后,黄越教授对会议做了总结,感谢各位专家和幕后工作人员对本次研讨会的支持与帮助,本研讨会双语实时直播这一特点,为医学工作者能够正确的理解英文所表达的内容,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国际交流的典范。

Runqi Wangqin医生
本次横跨不同大洲,不同时间段的中美脑科学研讨会圆满而顺利的举行了,本次研讨会加强了基础与临床工作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通过对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同行间学术交流,促进了国内外运动障碍疾病最新研究进展的知识传播,为推进运动障碍疾病医疗、教育、科研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结:陆丽媛
审阅:黄 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