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纪事
国际卒中遗传学联盟ISGC线上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Data:2023-02-06 09:28
由国际卒中遗传学联盟(International Stroke Genetics Consortium,下称ISGC)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下称“国家中心”)的卒中多组学研究中心CORe联合主办的2023年第一次研讨会于1月31日上午6点在线上举行。ISCG是国际卒中基因研究领域中最领先且合作范围最广的组织,曾于2007年至今发表全球卒中基因领域的大部分优秀成果,2022年9月在Nature杂志发表的卒中基因研究所用的样本量约为161万样本。本次研讨会的介绍在ISGC官网也有同步介绍https://www.strokegenetics.org/workshops。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Clinical and WGS research in Chinese stroke patients中国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全基因组研究”,这是卒中遗传学领域第一次由中国研究者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也是2023年度ISGC计划举办的仅有的两次线上研讨会之一。


此次国际研讨会参加人员截图
本次国际研讨会由ISGC的现任主席Israel Fernández Cadenas教授开场,之后移交国家中心的李昊教授和程丝博士共同主持。

主题演讲由神经科学和统计学李昊教授带来,题目为“CHANCE研究带来了降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残余复发风险的机会”。

接着,神经病学助理教授程丝博士介绍了中国卒中患者的临床和遗传资源、国家中心正在进行的遗传学相关研究以及潜在的国际合作方向。

之后是学术课题讲座,首先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刘斯洋带来《全基因组孟德尔随机化系统地评估生物标志物与卒中结局的因果关系》。

第二个学术讲座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王超龙教授的《线粒体DNA拷贝数与卒中预后》。

北京天坛医院生物信息学助理教授许喆博士带来了《基于卒中全基因组测序的填补参考》,并介绍了STROMICS网站及其使用方法。
最后,会议进入了热烈的问答讨论环节,李昊教授主持此环节。多位在卒中基因领域发表过优秀成果的各国科学家积极举手开麦提问和讨论,主要问题包括目前学术课题的研究细节、未来研究计划、队列资源情况、国际合作方式等。

ISGC的前任主席、美国华盛顿大学Jin-Moo Lee教授多次提问和讨论,展示出对于国家中心主导的中国大型临床队列和遗传数据的极大兴趣。

由于听众的积极提问和主办方、演讲者的细致回答,会议持续近两小时,结束时,欧洲中部时间已接近凌晨一点。各国出席的研究员均表示收获颇丰,ISGC的两位主席Jin-Moo Lee教授和Israel Fernández Cadenas教授盛情邀请来自中国的研究者们参与三月初在澳大利亚举办的线下研讨会,以便面对面交流。
本次ISGC线上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国家中心的卒中遗传学研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对未来的深入合作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供稿:刘阳,李嫣然
校稿:许喆,程丝
